「反戰爭!要和平!」 政大校園短講聲援烏克蘭

近日烏俄戰火的延燒,引發政大師生的關注。昨(3)日中午,政大學生會及外交系學會合辦校園短講行動,聲援烏克蘭。羅馬廣場聚集了數百位的政大師生,聆聽台上同學與教授分享對烏俄戰爭的觀點,其中包含多位外籍學生在現場表達支持。


相關外籍人士也向現場聚集的群眾表示,以行動表示反對戰爭、殺戮和極權是重要的,烏克蘭人會聽見我們的聲援。一位菲律賓外籍同學則表示,透過這場活動,向政府聲明我們不贊成這場無用且血腥的戰爭,也不希望有孩童或老年人繼續被困在戰火中。


這次短講的活動由政大野火陣線前社長林冠甫提議促成,林冠甫表示,這場集會的意義在於向以大欺小的強權國家表達,台灣身為民主陣線的一份子,不會在這次烏俄戰爭的國際議題中缺席,並希望透過集會讓學生發表對烏俄戰爭的想法。


學生會會長陳思妤也提及:「身為民主國家的公民,重視自由、民主的價值的學生,我們應站出來表達我們跟烏克蘭在一起,盡自己所能去關注這件事。」她說明,即使無法實際參與現場,但透過資訊關注以及真相傳播,便能表達自己對烏克蘭的支持。


社工所碩一林義翔則提出以下三點,說明台灣人民為烏克蘭聲援的方式:
保持資訊判讀能力,避免社交媒體中未經查證的消息造成更多混亂和不安,應閱讀有公信力的媒體。
若身心狀況已經嚴重受到影響,應停止接收網路上的訊息,保持在好的狀態,才能夠做更多有影響力的事情。
適時地找朋友、家人分享自己對烏俄戰爭的想法及觀點,持續保持溝通是最簡單,可以聲援烏克蘭的方式。


學生時期曾參與多次活動的外交系教授吳崇涵,對衝突及戰爭研究深入,他提到,此次烏克蘭事件的起因、過程及相關知識,都是台灣最好的借鏡與學習機會。外交系院長連弘宜則表示:「這次的案件讓我們省思到戰爭的可怕,要達到共識,其實並不需要透過戰爭,而這是需要人民集中智慧一起思考的。」他呼應吳崇涵的倡議:「人民應該要好好監督政府,這才會是避免戰爭的最主要原因。」


談及「反戰爭,要和平」的主張,教師會理事長黃厚銘表示:「戰爭不能解決問題,卻帶來世代的仇恨,即便有國家認同的差異,人民仍應該要堅守民主和自由的價值。」

記者張瑀曦 台北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