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退回『送中條例』,譴責港警傷人!」數百名政大學生聚集在政大集英樓前,高喊口號聲援香港反送中運動。「我在政大 反送中!」活動由廣電三林南彤、新聞三周經倫、心理三陳筱勻、廣電三周佳筠等人自主發起,於今(13)日中午12點舉行,活動也邀請了多位港澳生發言,法律系教授陳志輝、新聞系教授劉昌德等許多師生都到場聲援。
「《逃犯條例》就是不正義啊!今天台灣與香港都站在被中國侵略的第一線,所以才更要站出來。」主持人林南彤開場時除譴責《逃犯條例》修正草案的移交標準模糊,也批評昨(12)日港警對於示威行動的暴力鎮壓。此外,她也談到,非常感謝港澳生在自身如此危險的時刻,也願意站出來發言。
香港立法會原12日預計二讀《逃犯條例》修法草案,然該草案中多項爭議遭到香港民眾大規模反對,也被稱為「送中條例」。為阻擋法案二讀,上萬民眾自11日晚間到12日上街示威,卻遭港警以武裝狀態(催淚瓦斯、布袋彈)暴力鎮壓。
▋港生淚訴:香港是我的家 控「送中條例」侵害法治
「香港還是我的家,我還是香港人。」在台港生、法律一黃傲晴發言指出,香港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國際社會的關注,昨天也參與市政府廣場前在台港生的罷課的她提到,「看著電視的轉播,心真的很痛,也一直在想自己可以做什麼,所以決定在交流版發文,決定站出來。」
黃傲晴發言時也向在場參與者解釋,香港原應享有一國兩制下,《香港基本法》所保障的高度自治自由,然而《逃犯條例》卻是把中國覺得有罪的人送去中國,她痛批「完全是衝破一國兩制,成為一國一制。」她提到,自己台灣聲援的任何行動其實都很危險,回到香港不知道會不會被約談,甚至逮捕,「但我決定誓不低頭、誓不回頭。」
法律系教授陳志輝受邀發言,他指出自己與教師會的許多教授,如社會系教授黃厚銘,都非常擔憂香港的處境,「香港居民已經忍無可忍,我們跟他們一樣在忍無可忍的地步,當然必須要站出來。」
「大家不要覺得『沒犯罪,怕什麼?』,我們跟罪犯的距離有多遠?」陳志輝以「李明哲案」為例,「任何損習近平、批評中國政府的行為,都會被視為顛覆中國政權的行為。」他強調一旦《逃犯條例》通過,任何遊學、旅遊甚至只是過境香港的人,都可以根據中國的請求,直接送到中國去不透明的審判。
▋「港警大規模武裝傷人」惹議 港生籲台生珍惜民主自由
抗議遊行初期,當地警察就使用催淚彈、胡椒噴霧、警棍等武器強制清場,在台港生、社會系譚同學表示,她的兩名在香港友人上街遊行後,兩個女生竟在手無寸鐵的狀態下,被警察瞄準噴射胡椒水;且在抗爭升級後,警察竟轉而使用可能致死的布袋彈、橡膠子彈,清場結束甚至拍照「留念」。
譚同學激憤地譴責:「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家會變成這個樣子!」譚同學也向在場群眾喊話:「我來到台灣,看到這裡的民主、自由,我覺得很珍貴,我希望台灣的你們守護你們的自由。」說話時一度哽咽,讓許多人都紅了眼眶。
「我以為香港的警察是會保護人民,至少五年前是這樣。」歷史系許捷笙發言指出昨天看著網路新聞直播,「卻看到的是從三點行動升級,到八、九點,一路每隔幾分鐘就放催淚瓦斯、胡椒噴霧。」許捷笙痛訴,香港警察已經淪為政府控制的利器,港政府甚至連103萬人的示威遊行都置之不顧,「我不會對香港警察做任何期望。」
▋學生組織聲援「撐香港」 呼籲向異溫層擴散議題
此次活動除數名港澳生、教授到場聲援外,學生會權益部與政大野火陣線也參與號召、聲援行動。權益部部長許人友表示,權益部將於校園各處擺放「我在政大,撐香港反送中」的海報及留言板,讓同學們拍照打卡、表達想法,希望可以看到更多同學的心聲,在網路上進行第一波擴散。「我們會整理留言板上的內容,讓大家知道政大有非常多同學關心著香港,後續串聯活動則主要看香港運動現場的走向。」
「感謝大家聲援香港,」政大野火陣線社長吳佳芊也在發言時,向香港反送中行動喊話,「台灣人民永遠都會是你們的戰友。」她提到,一國兩制就是包裹著糖衣的毒藥,讓香港失去了自由、失去了民主,失去了香港最引以為傲的法治,「我們面對中國,除了有警惕,還要有反抗。」林南彤也對此補充,「一國兩制是裹著糖衣的毒藥,去包裹一國一制,而九二共識,更是為了去包裹一國兩制。」
林南彤喊話,希望在場每個人回去聯絡三個還沒關注、對「送中條例」表態的人,無論是小學同學、家長或長輩,從日常對話開始,一步一步去勸服,揭穿無良媒體的謊言與遮蓋。
活動尾聲邀請多名港澳生領唱Beyond《海闊天空》,並邀請政大學生留影一句話撐香港,林南彤指出,後續會再把照片與影片串聯後釋出,希望可以藉由號召關注並聲援香港。她也提到各地學生相關組織都陸陸續續串聯,並在台灣各地發起各式撐香港的活動,以及連署與聲明。
據主辦方統計,現場約有400名的人次到場參與。
《逃犯條例》修法草案中有多項爭議,如「排除立法會審理與監督」、「僅靠行政長官的命令」及「法院僅程序審查」,甚至中國得以「個案申請」將「疑犯」送回中國審判,因而被稱為「送中條例」,遭到香港民眾大規模反對,9日「反送中遊行」更號召了103萬人上街示威,引發各國高度關注,被稱為「1997回歸後香港最大規模的社會參與」。
記者/徐湘芸、李宜恬、陳子瑜 台北報導
攝影/孫晨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