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謹審案仍致受害者不適 性平案當事雙方心輔不容忽視

2020年12月25日,臉書社團「NCCU政大學生交流板」出現一則貼文,發文者聲稱自己為遭系上兼任教師性騷擾的多名受害人之一,並於文中控訴性別平等委員會(以下簡稱性平會)的判決結果令人失望,故發文揭露事件經過,希望加害人誠心表達歉意。貼文一經發出,即引發學生熱議。

該事件於去年六月被動舉發至性平會,發文者提及,因部分事件發生當下無其他目擊者,受害人們也記憶模糊,調查委員認定無法證明其罪行。本案最終裁決加害人記小過兩次、心理輔導及修習性別平等課程36小時。數名受害人對判決結果有所不滿,向相關單位提出申復,校方仍以「無理由」作結。

「處理案件時除組調查小組,前後訪談所有可能相關人外,更耗費數小時進行討論,完成調查報告及處理之結果。」性平會澄清,在調查過程中,已用嚴謹態度審慎處理案件。歷史碩一林祐安表示,在並未對證據有所忽略,或貶低價值的前提下,性平會的處置並無明顯不妥;教育碩二陳緯安也認為,處置結果沒有太大瑕疵,但或許能加上經受害者同意後予以道歉一項。

然而,發文者仍指出,性平會嚴重忽視受害人感受,調查過程令她備感煎熬,甚至出現壓力性乾嘔等生理症狀,最終結果卻不符預期。身心健康中心諮商師李清茵說明,案件調查過程可能導致受害人出現焦慮、失眠、驚慌等創傷症候群。諮商師會評估諮商對象的心理危機程度,視情況讓對方穩定接受心理諮商。她解釋:「晤談不是幫她解決什麼公平正義的問題,而是讓她在這上面獲得身心平衡的可能性。」

李清茵補充,某些加害人不夠了解自身行為的嚴重性,被轉介心理輔導的當下,其實也相當錯愕,「他沒想到,原來這個行為會讓人家感到這麼不舒服。」讓學生能理解人與人之間的正確相處模式,是性別平等教育法創設的重要精神;陳緯安也認為,若不對加害人進行教育或輔導,無法真正杜絕性騷擾事件發生。林祐安表示,本次事件能讓政大學生了解確實收集與保護證據的重要性,對性別平等案件的發生更有警惕心。

記者/江昇、何予、花清荷、郭宇璇 綜合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