披著鏡頭回家──鏡頭下的政大夜間日常

 當夕陽西下、結束一天的課程之後,全校一萬六千多名學生可以在地圖上繪出千萬條移動軌跡,而你的軌跡是屬於哪一種?獨自一人晃晃,漫無目的地行走;與情人緩緩地在校園中某處休憩,享受兩人獨處時光;轉神投入社團練習,忙著準備幾個禮拜後的成果發表會⋯⋯本期《政大學聲》將帶你觀察政大學生夜晚在校園中可能出沒的場域,看見各個兀自發光的小故事。

 

政大荒野行蹤 危險藏在黑暗中

獨自一人而眼前一片黑 法律二/柯上雅

 去年十月,有一天我忽然想起書本放在綜院一樓置物櫃忘記帶回家,打算周末晚上回學校拿,但沒注意綜合院館的開放時間。那時候一樓側門已經關了,只能從二樓大門進入綜院再搭電梯到一樓,結果電梯到達一樓後,門一打開眼前一片黑,一時也找不到電燈開關。雖然很害怕,但想想人都來了,只好靠著手機的手電筒走到走廊盡頭的置物櫃拿東西,拿完書一直等不到電梯,又不敢走樓梯,眼看四台電梯都停在四樓遲遲不下來。(對,都是四樓,雖然不迷信但當下很毛),事後我告訴自己以後要記得帶書回家(罰抄一百次),以後再發生類似情況會向管理員尋求協助(但最好是不要再發生了)。

不穩的路 不亮的燈 民族三/陳予蘋

 每當晚上運動完、從游泳館走到憩賢樓的那條路上,明明有路燈但是不一定會亮,幾乎每次都要摸黑拿自己手機的手電筒才能勉強看得清楚。而且地磚也鋪得很不平穩,似乎沒有在整修,有時候下雨天踩到的話會有泥水濺上來把鞋襪弄髒,踩到不穩的地磚甚至還會扭到腳,當下的心情真的很不爽。

國際電梯的正常發揮 傳院二/呂宜蓁

 大約是去年五月,在午夜12點時搭了國際大樓的電梯,此時電梯忽然廣播:「電梯即將發生緊急狀況,請盡速離開。」同在電梯裡的人都聽到了,我當下快嚇瘋,趕緊衝出電梯。

 

場地分配無解 佔場徹夜難眠

夜間場地少 品質難兩全

 約莫晚間七點、夜幕低垂,許多學生結束課堂活動,有些人選擇回到宿舍休憩,而有些人則會參與社團或營隊活動的練習,來自熱舞社的傳院一阮珮慈便屬於後者。

 走經風雩樓的鏡牆、資訊大樓時常都能看到熱舞社社員躍動的身影,「鏡牆吸引人的點主要就是有鏡子,但其實鏡牆的地質是最差的,因為是磁磚地,容易滑倒。」阮珮慈仔細分析了熱舞社練習場地的優劣,就地面材質而言,她則認為資訊大樓的地質比鏡牆好上許多。

 「如果地板材質不好,膝蓋很容易受傷,像我的朋友在最近成果發表會前就膝關節發炎。」對於熱舞社場地的限制,她吐露擔憂。「如果能練舞的話,沒有遠不遠的問題,我們(熱舞社)都願意去。」儘管練習場地的不盡理想,阮珮慈表示其實藝文中心也有場地可以練習,可惜晚上不開放使用。

 夜晚的政大可活動的空間不多,縱使目前場地對於熱舞社來說勉強可以練習,但她仍盼學校多重視他們的需求,「我們只是一群有興趣想跳舞的人啦!」

時間換取空間  熱情支撐意志

 夜晚空間不足不只發生在山下活動空間,爭奪場地的戰火也一路從山下蔓延到山上的運動場。「佔場是需要經驗累積的!」經濟三陳信良冷笑了一聲,似是對於運動場地佔場文化暸若指掌,身為系上男子排球隊隊長的他,回想起大一加入系排的時光,直呼:「(佔場)很痛苦!學長通常都會叫學弟去佔啊。」

 陳信良回憶自己大一那年的排球風氣很興盛,各系都為了練排球去佔領五期運動場。他分析,由於五期是山上唯一有棚子的運動場,相較四、六期運動場舒適很多,不用太擔心日曬雨淋。「禮拜一早上的時段很搶。」他說,當你早上五點起床到五期佔場,卻發現已經有人,下個禮拜就會提早一點去。最後戰況演變成前一天晚上就去佔場,有些人會帶睡袋,有些人選擇讀書,他甚至目睹過有人直接把檯燈搬上去的情況,「我自己也會帶筆電上去打楓之谷,一個人佔場真的會寂寞。」

 佔場的慘況不僅如此,陳信良表示,冬天要忍受夜裡寒風刺骨的環境,夏天很熱又有蚊蟲叮咬,更沒有風扇可以吹,好不容易熬過了整夜不安好眠的折磨,隔天早上仍要照常練習。對於佔場的惡性競爭,「是很累啊,但我很愛打球,我有那個熱情,所以我願意。」在他堅定的眼神中流露對排球的熱愛,雖然過程痛苦他仍樂觀看待一切。

 

白日阮各奔東西 夜裡咱相知相惜

你是我的生日驚喜

 「我們彼此沒有說話,就僅是知道而已。」因為上同一堂課,加上擁有共同朋友,小雪(化名)和大奧(化名)初相識於某一次的午餐聚會。大奧說:「那時候感覺她有點高冷,不笑的時候表情很兇。」而小雪對於大奧也有同感,「我那時候覺得高冷型男生很帥。」她害羞地笑說。

 誰也想不到,西洋歌手 Ed Sheeran 竟成為了他們關係更進一步的助攻。 Ed Sheeran 的演唱會一票難求,大奧與小雪因為門票轉讓的問題開始搭上線,逐漸發現彼此對於喜歡的音樂類型相似,也因而開啟了話題。

 而讓彼此關係急速升溫則要回溯到小雪生日那天,當時尚未交往的兩人已從公館慶祝完回到政大,經過藝文中心,大奧提議要走下去逛逛,一走下去小雪才驚覺自己的好朋友都在平台等著為她慶生,這是大奧為她準備的生日驚喜,「我沒有想到他會找那麼多人一起來慶生,而且我的朋友他不熟,有被嚇到的驚喜感。」不久後兩人即正式交往,除了朋友的鼓吹,也因為這次生日驚喜使她開始認真思考是否答應大奧的追求。

 受訪當天,正是小雪與大奧在一起的第一百天,他們相視而笑,有那麼一瞬間兩人彷彿回到了認識的第一天,彼此沒有說話,但這次不再尷尬。

陪你走一段路  陪我談一場戀愛

 家威與品蓁在服務課認識,常相約一起從宿舍走路下山再搭236公車去附近國小照顧小朋友,每週一次的路程是兩人培養感情的基礎,「要不是她的主動,或許我們就不會有今天。」家威說,品蓁總是能開啟話匣子,讓彼此相處起來氣氛很融洽。

 後來雙方交換信息愈加頻繁,去年十月份正是品蓁練習包種茶節最忙碌的時刻,每天練習到校內末班公車早已離開。有一天,家威忽然出現在品蓁的練習活動的場域,準備陪她一起走路上山,這是品蓁始料未及的,「在那一刻很心動。」她說,後來家威每天都會特地下山陪自己走回山上宿舍。

 光棍節當天晚上,家威與品蓁坐在藝文中心旁的長椅,兩人觀望夜景,坐在彼此身旁直到時間到了隔天凌晨。「你要不要當我女朋友?」家威問,「好。」品蓁輕聲答覆。雖然這不是家威第一次向品蓁告白,但答應之後心情還是相當悸動,「我真的脫離單身了嗎?」品蓁仍不敢相信眼前事實,回想當時一起走路上山時的對話,品蓁仍難掩臉上的幸福感。

 家威:「我問你一件事喔,你喜歡我嗎?」「喜歡啊。」品蓁害羞地說。

 我們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軌跡,同一個時刻,或許處境危險也或許氛圍甜蜜,或許輾轉難眠也或許睡得香甜,我們不一定認識彼此,但我們同活在政大之中,同一片夜空之下。

 

記者/彭勝緯

編輯/吳卓玲、陳力瑋、詹蕣瑗

攝影/李承樺、孫晨哲

(本文刊於《政大學聲》第24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