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有責回饋社會 地方創生需結合多領域專業

對於引發爭議的「文山聯盟」具體規劃內容,本校校長郭明政日前已出面釋疑,表示「文山聯盟」的合作方式仍規劃以USR形式為主。針對學生注重的課程資源共享問題,他則強調,大學執行地方創生勢必會牽涉課程的開設與修習,但課程內容僅限於地方創生。

根據教育部網站指出,USR計劃全名為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劃」(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)。該計劃期許大學生進入社區,發揮專業知識及創意,改善學用落差,並協助解決社區問題。社會創新實驗室執行長湯京平表示,教育部投資每位政大學生100萬,「投資那麼多錢在學生身上,意義是什麼?」點出政大生應承擔相當的社會責任。

而湯京平說明,地方創生旨在提升年輕人重返鄉村的意願,協助地方發展當地產業,創造地方生計,同時也讓自己取得生計。行政院於108年開始推動地方創生,為配合政策推動,教育部啟動「USR第二期計畫」,並同時新增「地方創生類USR計畫」,期許高教場域將所得資源回饋周遭社區。

地方創生辦公室專案經理汪文豪則補充,地方創生協助解決地方問題,但問題並非單一面向,故需跨領域合作處理;他舉例,若地方土壤地層發生問題,政大並無相關科系可提供對應的專業知識,因此需「(文山聯盟的)各校相互截長補短,去協助地方各個不同層面的需求。」

目前政大校內正在執行的地方創生計畫包含:「台北茶路」、「彰化福興」,以及「原鄉原民」三項。「台北茶路」由汪文豪負責,帶動文山區茶業發展;「彰化福興」則由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帶領,在校內販售農產品,協助當地農業經濟發展;末者則由民族系教授官大偉帶領,聚焦於泰雅族地區產業發展。

記者/花清荷、李昀璇、游九思 台北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