浪浪別追 ——校園浪犬頻擾人 人犬關係何以維繫

 近幾個月以來,校園浪犬群吠、追逐政大學生的事件頻傳,交流版上更有多篇「浪狗文」引發熱議。據總務處環保組透露,近期事件源於愛狗校友將兇猛犬隻帶入校園,從而造成新舊犬隻爭搶地盤。爭搶期間犬隻的躁動,導致群吠、追人等情事頻傳。

(圖/孫晨哲攝)

新犬入駐 校園浪犬再惹爭議

 根據《政大學聲》此次調查「政大浪犬情形大搜索」,在225份有效問卷中,有超過六成的學生曾在校內遭受流浪狗侵擾,其中,光這學期就有54.2%的學生受流浪狗困擾。而填答者對「校內流浪狗問題對你的困擾程度」的回應,也有逾半學生填寫「非常困擾」與「困擾」。

學生夜歸風險高 犬吠、追人案頻傳

 校園流浪犬群吠、追逐事件頻傳,不少填答者也對此表達擔憂與恐懼,例如「對半夜晚歸的人真的很困擾」、「樓梯下討論區時常被瘦黃狗狂吠」、「最近常在總圖商院那裡吠,晚上挺可怕且擾民」。

 總圖樓梯下方為浪犬主要活動區域,學生於夜間使用該區時,也常受浪犬困擾。公行一陳郁萱回憶:「之前在圖洞(總圖樓梯下方)討論報告時就有狗在那邊吠,使我們不能安心及專心討論。」她認為校園浪犬不僅造成安全疑慮,更可能導致衛生問題。

 中文所碩三范寧鷳描述,狗群多棲息於百年樓一帶,包括停車場與池塘,遇人會吠叫、追逐。新聞四薛惟中也提及,晚間上山經常遇到流浪犬吠叫,最多曾一週遇到兩、三次,「牠們(浪犬)還未靠近就會叫,讓你不敢走過去,而且會一直盯著你。我每次都是快步走過,不敢回頭。」薛惟中回憶當時情形,「牠們快步跑過來到我旁邊大概離我半公尺,很近,一邊盯著我一邊叫。」

浪犬處置 學生意見分歧

 此外,問卷中也有對校方行政效率的敦促,包括建議「應採取數量控管」、「請把狗趕出去」、「請學生會和學校積極處理狗」;但也有人表示「希望可以給他們一個好的居住環境」、「拜託 不要趕走他們」;部分學生則認為,應依犬隻習性來決定應對措施。權益部部長傳院二許人友認為校內不可能沒有狗,但「至少對於幾隻比較有侵略性的狗狗,我覺得學校可能還是要想個辦法處理。」

 「希望能有好心人士願意收養。」傳院二倪玄恩表示,對浪犬而言,安置牠們是比較好的處理方式。但也有不少學生認為,校方可以主動處理,薛惟中便指出,若流浪狗影響到學生安全,校方應進行積極防範。陳郁萱則建議:「希望校方可以幫牠們結紮,因為不可能把狗完全趕出去。」

因「狗」制宜 浪犬移置作業難題

 開放的校園空間裡不可能沒有浪犬,即使強制移 除,還是會有新犬隻進入校園。「與其思考如何 將流浪狗移走,更該思考如何與流浪狗共處。」 前尊生社長潘葳芩強調,如何與浪犬共處才是我 們必須思考的問題。

 總務處環保組長連國洲也表示,動物有其基本權利,所以現今政府都以不撲殺為原則,畢竟畜養流浪犬空間有限,實行TNR(Trap Neuter Re-turn)政策是比較可行的做法。「可是(TNR)這樣子的方式,沒有辦法解決犬隻所造成的問題。」連國洲坦言,校園浪犬問題僅以TNR處理,仍有其不足。

 為兼顧學生安全與動物權益,目前政大校方已訂定《國立政治大學犬隻管理原則》(後簡稱《管理原則》)與《國立政治大學校園流浪狗移置作業要點》(後簡稱《移置要點》)對校內浪犬處理進行規範。

 根據《管理原則》,當校內犬隻有傷人或帶傳染疾病的「明確證據」時,校方將聯絡動保處抓捕犬隻;反之,若犬隻只有危及人身安全之虞,則根據《移置要點》規定,會先由環保組蒐集事證,再召開「校園流浪狗移置會議」(簡稱移置 會議)確認是否將浪犬移置。

 提及政大處理校園浪犬的行政程序,尊生社社長劉任竣表示,校方會先與尊生社合作,確認校內浪犬攻擊師生的狀況是否屬實,若查證後確認有攻擊事實,便會盡速聯絡動保抓捕。「移置會議其實反而較少召開。」劉任竣補充,除非遇到較具爭議的抓捕個案,校方才會以移置會議的方式,決定狗隻的去留。

資料整理/蔣濬浩 圖表製作/林昱辰、簡毅慧
人力不足 蒐證困難

 但不論是要抓捕或是召開移置會議,總要先有證據背書。連國洲表示,目前的蒐證方式是以監視器為主、人力巡視為輔,但執行上卻各有難處,如:巡視人力不足難以顧及校園各角落、監視器畫面不清,或因事故時間無法確定而難以調閱。「你總不能叫我們說調三個小時來看,那我們真的沒有辦法花這麼多的時間。」連國洲坦言校方難處。

 為了增加蒐證效率,環保組鼓勵學生積極回報受擾情形。連國洲表示,除了開放電話通報外,環保組也製作「校園流浪狗騷擾肇事紀錄單」,他呼籲學生多使用紀錄單,讓校方更精準掌握發生時間、地點,以提升蒐證效率。

 然而,根據《政大學聲》的問卷調查顯示,有高達九成六的填答者不知道通報單;即使知道,也有四分之三的受訪者不願使用。對此,連國洲指出,通報單對犬隻資料蒐集有極大助益,唯有詳實的肇事證據,才有可能開啟後續的抓捕作業。

地形多變 添捉捕犬隻難度

 但即使蒐集到相關證據,總務處也不能冒然抓捕浪狗。「除了蒐集到足夠證據,我們還有移置會議要召開。」連國洲指出,為取得校內共識,總務處會視情況召集「校園流浪狗移置認定小組」 (後簡稱「認定小組」),並由認定小組檢視證據後做出決議。

 然而,即便移置會議確認執行抓捕,抓捕作業也未必能如期執行。「只要狗隻爬到山坡地或是進入樹叢,捕犬人員就難以靠近。」連國洲指出,因政大地形多變,極易躲藏的校區大大增添了抓捕的難度。

 「因為動保處頂多兩三個人來,範圍大時,他們根本就抓不到。」駐警隊長蕭敬義也表示,年輕犬隻行動過快加上動保處捕犬人力有限,導致抓捕作業常常無功而返,而當抓捕大隊離開後,犬隻們又會迅速群聚。

愛狗校友多次滋事 校方長期溝通無效

 「從七月至今,校方持續與特定人士嘗試溝通,但特定人士遲遲沒有做到自己的承諾。」提及那個長期困擾校方的「特定人士」,劉任竣無奈地指出,過去四個月來的溝通,仍是徒勞無功。

 而那位「特定人士」,正是長年飼養校內流浪犬的李姓校友。雖然校方訂定《移置要點》與《管理原則》應對校園流浪犬問題,但李姓校友的問題,卻是總務處的業務範圍另一大難題。

 連國洲指出,李姓校友常會將新的流浪狗隻帶進校園,進而破壞校內原先狗群生態,狗群之間也容易發生衝突;進而引發政大員生困擾。連國洲表示,儘管屢次請她管束狗隻,但效果不彰,就連校內法規也拿她束手無策。

 李姓校友的狗隻常與校內師生發生衝突,對此,連國洲表示,李姓校友的犬隻因多半未植入晶片,難以追究責任;但當校方決定移置犬隻,李姓校友又會主張擁有流浪犬的所有權,並表達激烈抗議。「他只要認定是她的狗不見,就會去拜訪學校行政長官,從總務長、主任秘書、校長,甚至還會到教育部去投訴。」連國洲無奈地說。

 蕭敬義也表示,動保處在面對李姓校友的態度也十分消極,「畢竟她連處長都告,雖然告不成,但出庭還是勞心費神。」面對上述種種情況,蕭敬義無奈指出,李姓校友的行徑一直都是校方在處理浪狗議題上的難關。

無「法」可管 校方僅口頭規勸

 李姓校友已長年於校園飼養浪犬,但政大校內法規卻無法有效規範李姓校友。連國洲表示,政大訂立的《管理原則》中並未訂立罰則,而僅僅能以口頭規勸,但這對李姓校友並無作用。「也沒有司法警察權去執行罰則。」連國洲指出規範無用的的核心因素。

 此外,蕭敬義也透露,因李姓校友無固定住所,長期以總圖樓梯底下的洞型空間、圖書館內、或百年樓作為居所,縱使校方要求外包清潔人員秉持「看到一次就清一次」的原則,成效仍舊不顯,「她甚至怪罪校方侵害她物權。」蕭敬義感 慨表示。

 長期「駐校」飼養狗隻的李姓校友,更增加浪犬問題處理的困難度。分析李姓校友能長期駐校的原因,蕭敬義表示原因有三:首先,政大為開放性空間,難以控管人員進出;第二,李姓校友持有校友卡,得以任意使用校內設施,包括於各大圖書館內休憩;最後,缺乏有強制力的法規和司法警察權。「法院也罰過她啊,可是她不去交錢啊,你又能怎樣?」連國洲無奈地說:「她連法院都不怕了,怎麼還會怕學校。」

校友福利與校安的對立

 因擁有政大校友證,李姓校友能任意使用校內設施,包括自由進出圖書館、到體育館洗澡。「因此她畢業二十多年來,都還持續會到政大校園內活動。」處理李姓校友相關業務的蕭敬義指出,李姓校友長期引進新犬隻與破壞校內規範的行徑,早已形成校園安全的疑慮。

 事實上,李姓校友長期使用政大設施的行徑,已多次在行政會議中提出討論。因校友相關業務屬秘書處權責範圍,蕭敬義表示,曾在會議上向秘書處建議,請校友中心取消李姓校友的校友資格,以根絕李姓校友所帶來的諸多問題。「雖 然校園仍是開放空間,但是一旦失去校友資格,李姓校友的活動範圍相對能夠受限。」蕭敬義說明,雖然李姓校友仍可能常駐政大,但取消校友證,也許能降低她駐校的動機。

 但秘書處卻以可能引發訴訟問題及損害校園聲譽為由,拒絕提議。「就算她去告政大,我們也能舉證她對政大的傷害有多大。」蕭敬義表示:「取消她校友資格,她也許就不會賴著不走了。」

另一種共存的想像

 目前政大校內的流浪犬由社區愛心媽媽餵食,而以倡議動保議題為宗旨的尊生社,則在流浪狗生病、受傷時,才會介入處理。與我校尊生社不同的是,輔仁大學愛狗社是以照顧流浪犬為目的建立的組織,除了餵食校園內流浪狗,也建立了一套管理校園浪犬的方法。

輔大犬舍集中管理

 輔大愛狗社社長林勤展表示,輔大愛狗社將校園內的流浪狗分為兩類,一類為親人、溫馴的犬隻,另一類則是有疾病、傷殘或具攻擊性的犬隻。前者平時在校園內自由活動,並各自有固定地盤;後者則被安置於校內犬舍集中管理。愛狗社每天課後除了進行餵食、清掃犬舍與遛狗等工作,也會替校園附近的流浪狗做TNR。

 林勤展坦言,實務運作上會遇到的困難,除了資金以外,就是人力。每天課後五點半開始進行的餵食與清掃等工作,目前只有十位左右的固定社員會來排班幫忙,人力愈少,就得花費更多時間才能完成。

 儘管愛狗社與輔大校方沒有密切的溝通及合作,透過犬舍的管理方式,輔大鮮少有流浪狗造成學生安全問題的事件發生。相較輔大的狀況,政大目前雖已有《管理原則》與《移置要點》兩部規章通過校務會議,但在實務上卻因執行困難而效用不彰。

成大校方與志工隊聯合照顧

 與政大、輔大不同的是,成大總務處積極協助管理校內流浪動物,與學生組成的志工隊密切合作。其中,志工隊的成立宗旨在維持人犬關係,並致力穩定校內浪狗數量。

 運作上,成大總務處訂定《校園流浪動物處理原則》,與流浪動物志工隊合作,以TNVR(註:TNVR中的V代表注射疫苗Vaccinate)結合精確捕捉制,取代全面淨空的捕狗政策。流浪動物志工隊還會將親人的犬隻戴上同樣類型的項圈,以供同學辨識。此外,每月還會公布浪犬資料與校園網頁,包含各校區犬隻概況、個別犬隻資料與衝突事件等。

 總務處事務組職員王昌銘表示,為使志工隊運作順利,事務組還會每月提撥工讀費,供流浪動物志工隊使用,也會提供充足的犬隻飼料費、醫療費等基本開銷。

 此外,成大校方還訂定《校園流浪動物處理原則》確立流浪動物投訴流程。事務組除了提供紙本通報單,也與志工隊合作提供網路通報單,方便同學即時蒐集資料、掌握事發經過,也有利於校方作後續處置或補償。王昌銘表示:「成大校地廣闊,這套管理方式已經實施八、九年,成效相當不錯。」

資料整理/許靜之 圖表製作/徐湘芸

浪犬爭議升溫 尊生社:將捕捉危險浪犬

 政大校園浪犬爭議存在已久,即使校方已制定因應對策,但在執行上仍有許多問題。對校方來說,蒐證的困難導致總務處難以執行移置作業;崎嶇的山間校區,則提升了抓捕犬隻的難度。此外,李姓校友長期不聽規勸的飼養行徑,也使得校方難以真正落實狗隻管理。

 面對上述困境,學生若能運用現行管道協助蒐證,並敦促校方借鑑他校制度,或許能有效改善問題;在浪犬處理的原則上,校方則遵循《移置作業》與《管理原則》,盼在兼顧學生與動物權益的情形下,進行針對性的危險犬隻移置。

 而據劉任竣透露,總務處已充分掌握浪犬攻擊證據,也將於兩周內與動保處合作展開抓捕,此舉將有望能改善近日浪犬的侵擾事件。但即便捉捕順利,後續政大該如何處理校園內人犬關係,以及如何應對李姓校友餵狗問題,仍有待校內師生共同監督。

 

記者/蔣濬浩、邱亭珊、許雅筑、許靜之、陳之琳
編輯/簡毅慧、林思漢、林昱辰
攝影/陳雅婷、林昱辰、江張源、吳沛珉、孫晨哲
(本文刊於《政大學聲》第25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