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多厭世——《政大厭世陣線》小編專訪

 這個由政大學生自發創立的粉專,在去年四月中成立初期按讚數就已達七千,至今甚至已近四萬。不只校內學生,也引起校外諸多人爭相討論,更曾被多家新聞媒體報導。這波厭世風潮中,《政大厭世陣線》意外成為一種同溫層間互相取暖、抒發苦悶的管道,但實際上,那些隱藏在粉專後發言的小編群,也擁有著自己不為人知的故事。

 此次接受邀請的為《政大厭世陣線》的創辦人「木柵林先生」與小編之一「今晚打老虎」。而他們倆人目前還不願意過度暴露身分,於是選擇匿名受訪,並各自想出自己別具特色的化名。「木柵林先生」純粹是由住的地方與姓氏結合而生;「今晚打老虎」則是其突然想到,且覺得好玩,而這兩個化名,與《政大厭世陣線》相同,都有著很隨性的色彩。

 受訪的過程中,木柵林先生本人十分具親和力、言談也不失幽默,而今晚打老虎則比較不苟言笑,不同於木柵林先生的率直,乍看之下今晚打老虎是一個內斂的人,但是從他的談吐和關心的事物,可以感受到他細膩的心思,和對身邊事務的關懷。

令人厭世的馬拉松人生

 木柵林先生提起創立的過程時,他自嘲說:「因為我覺得那時的人生真是太靠北了,所以想要來開個粉絲專頁。」那時的他,剛升上大四便面臨各方面接踵而至的壓力,如選課同時計算為準時畢業、達畢業門檻所需的學分數,以及自己即將出社會,或是選擇繼續就讀研究所等等。諸如此類的煩惱,使他因此對生活感到徬徨。

 於是在那樣徬徨的大四,上學期期中考前的某天下午,木柵林先生就這樣臨時起意地決定成立《政大厭世陣線》。那時為了此事,他便在自己的臉書上發文,邀請了幾位好友一同擔任小編。跟其他小編一樣,今晚打老虎當時也在底下留言回覆,表示「好,我要加入」,之後沒多久就被加進小編群了,「我事前只知道專頁的主題是厭世,看到覺得滿好玩,也不知道他是認真的」他這麼說。

 之後木柵林先生又請一位朋友設計專頁封面,粉專便開始運作。在如此隨意與臨時的創建下,意外地於短短一年就得到三萬七千個讚,在網路上大受歡迎。回憶著那時候的點點滴滴,他微笑著說:「明明大家都很忙啊,但還是有人抽出時間做封面設計。」在這麼多的因緣際會下,政大厭世陣線就這樣出現了。

 而目前近四萬讚數的粉專上,其實或許很多人都沒發現,《政大厭世陣線》在臉書的經營分類,不是「社群」更不是「節目」,而是「體育賽事」。

 「Life is not a sprint, it’s a Marathon.(人生不是一場短跑,而是一場長途的馬拉松)」提起選擇類型的原因,木柵林先生說了這句話。他表示,自己對這句諺語很有感觸,他更苦笑著說:「雖然大家都這麼說,但實際上人生就是一場要用短跑的態度來跑的馬拉松。」

 木柵林先生坦言,創立之初並沒有在意是不是會獲得廣大回響,只是單純想書寫出自己的抱怨。他說小編們並不是非常在乎有多少個讚,一切的經營都很隨意。而木柵林先生去年接受政大音樂節採訪時,曾經在影片中表示「多一千個讚會哭兩個小時」。對於當時的說法,他攤開雙手笑著回應:「是因為訪問者已經架起攝影機,所以就要鬧一下啊。」意外地流露出林先生愛開玩笑的個性。

 「只要有人發文他就會繼續經營下去啊。」當問到厭世陣線的下一步時,今晚打老虎不假思索地回答。而木柵林先生則再次強調「這不是一個這麼認真的事情」,如果真的找不到人,也不一定非要傳承下去。他更笑稱,其實可以把這些厭世陣線的三萬多個粉絲轉讓、或賣出去給下一個同樣以「政大」為主的專頁。

木柵林先生的「厭世」堅持

 之所以厭世陣線不以如《黑特政大》的匿名投稿形式來經營,是因為木柵林先生認為「說話是要負責的」。陣線專頁上的文章,全都是由小編撰寫,因為他覺得「如果匿名,貼文的內容只剩抱怨、無法對話,對事情也沒有幫助。」

 如同木柵林先生對經營粉專的堅持,他在社群網站認識的朋友高毅心,也形容木柵林先生實際上是位正直的人。她甚至也提到,對他的第一印象其實是有點愛開黃腔,「但不是騷擾別人啦,是很會自我調侃那種」她如此解釋到。

 她進一步形容,木柵林先生本人,其實是個不會佔別人便宜,比較冷靜、不擅長安慰、有點輕微潔癖的人。「厭世陣線開始之後,他自己臉書也會分享貼文,那時候就知道他是小編了,畢竟也很符合他的風格。」高毅心這麼說。她坦承的表示,自己對木柵林先生其實很是佩服,因為他的文字能夠抓住現在年輕人的胃口。而高毅心這般的形容,也恰好解釋為何厭世陣線能成功引起大學生關注。

今晚打老虎:厭世來自不合理之處

 談到木柵林先生與今晚打老虎對彼此的第一印象,木柵林先生憶起他們初次相識的那個晚上,彼此都喝得爛醉,所以當下沒有什麼印象。經過日後相處,木柵林先生覺得今晚打老虎是一個心思敏感又直率純真的人,雖然有時發文比較衝動,但小編裡面有他也很不錯。

 今晚打老虎在形容自己的日常說到,他平常私下其實就常關注社會議題,例如現在正幫忙某些反迫遷的案子、或是偶爾參加勞工運動。「整個社會一直在教我們不要抱怨,或認為某些現象其實沒什麼大不了、沒什麼不合理,所以我覺得學校很多人對於和自己相關的事情是冷漠的,我還是會期待更多學生試著去關心這些事。」提到實際上自己對「厭世」標籤的看法,今晚打老虎這麼說,他認為面對每個現象時都該思考是否真的合理。

 就他的觀點,他認為厭世陣線既然有那麼多人看,某種程度上還算有一點責任。而這些「責任」,今晚打老虎表示,小編們就是把大家看似平常,實際上不合理的社會現象、或是平常很多人不敢講,但其實讓他們感受很深的事情,大聲的講出來。目的是提醒大家關心社會議題與看清現實,不是只有好笑、有趣等發洩作用。

 「這些東西是本來就存在的,本來就沒有誰能夠要求我們不能講這些東西,或是我們罵這些人事物還要幫他們講好話。厭世陣線就是開來抱怨的,不是講什麼都要讓別人覺得好笑。」今晚打老虎十分不滿地說。

 「雖然跟自己沒關係的議題,但是可能身旁的同學、認識的學弟妹因為這樣受影響了,我們可以去關心他。」提及厭世與議題,在說此話的同時,今晚打老虎流露出社運份子獨有的真切眼神。

不同小編 不同的厭世取向

 在《政大厭世陣線》上,每位小編都是獨立個體,可以自由發文,也不用經過彼此同意,更不會因為發文而起衝突。事實上,除木柵林先生和今晚打老虎外,其他小編其實多是木柵林先生的友人,或是由其他小編找來加入的,這樣一環連結一環地組成陣線。

 木柵林先生表示,因為陣線是由很多人在經營,貼文走向也會有所不同,也因此他們發文的範圍不只聚焦在生活、學業之上,還會討論社會、政治之事。「偶爾會看見厭世陣線好像在留言串自言自語,其實是小編們為了一些瑣事在吵架」木柵林先生這麼笑稱。不過從留言中可看初小編們沒有真的在吵架,只是由於大家來自不同的背景,對同一件事都有不同的看法,或是單純只是彼此在開玩笑而已。

 每個小編個性都不一樣,以發文心態來說,木柵林先生覺得發文是用來宣洩、說出口就沒事;但有些小編心理層面的狀況會比較糟一點,「不過,這個專頁用意就是這樣,讓大家試著擁抱自己的黑暗面。」

 而從創立至今,也已經過一年,這一群小編中,大多人升至大三、大四,甚至畢業,已進入職場工作。關於厭世陣線小編人口老化的現象,木柵林先生透露,他們本來有想過用甄選的方式招募小編,但是後來覺得「很麻煩、很智障」,畢竟自己本身就不是一個專業的粉專,所以就作罷,繼續沿用邀請朋友當小編的方法。

 或許因為《政大厭世陣線》知名度越來越高,前陣子也有人曾經私訊厭世陣線表示想當小編,今晚打老虎則表示感到莫名其妙:「誰理你啊」。

「別活在夢幻泡泡裡」親臨火線回應批評

 有些人會質疑政大厭世陣線太過黑暗,木柵林先生與今晚打老虎對此都嗤之以鼻。木柵林先生在當兵快結束,被一個學長問到類似的問題,他果斷地回答:「那是因為你太笨吧。」他認為當我們學東西(議題)久了,自然會對這類事物有一定的敏感度,看到不對的事情就會覺得不舒服。並且,厭世陣線發文的內容都是真實存在的現象,不是隨便捏造故事。

 提到有人批評道「學弟妹看到厭世陣線發關於政大陰暗面的文,會不敢進政大」時,木柵林先生表示,其實自己毫不在意學弟妹們會否因此不敢來念政大,「如果他們真的把這件事看得很嚴重的話,我只能說,這就是大學生活的其中一個可能啊。你不能永遠把自己想成是最幸運的那個人」。而對此類批評,今晚打老虎則認為,有些事情諸如課程精實、學店式經營等等,雖然是小事,但本來就會影響到學弟妹們想不想來政大,而若真的有人因為厭世陣線的抱怨文不來念政大,其實是政大自己活該。

 木柵林先生表示,總要有些人來說學校的壞話。他舉例,本來聽別人說政大是個很棒的學校,可以學到很多語言、拿各種學位,直到進來了才發現:這附近只有動物園、從這裡去任何地方都要半小時以上;課不是選不到、就是擋修,不然就是和必修衝堂。他認為必須要有人願意講出事實,而非永遠讓別人活在虛假的夢幻泡泡裡。

重新定義「厭世」價值

 「人生已經如此艱難,有些事就別拆穿。」雖然政大厭世陣線專頁的簡介上這麼說,但是實際上小編們還是不斷的用他們犀利、一針見血的貼文道出人生大小事。從木柵林先生與今晚打老虎等初代厭世小編起,就開始用他們敏銳的觀察與獨到的幽默感,寫出一則則對於政大、或整個社會既像諷刺又像抱怨的貼文。

 透過「厭世」,把醜陋的黑暗面、沈重的議題用不同風格文字包裝,讓大家在會心一笑的同時,不再安於自己的舒適圈,也能進而去察覺其中不合理之處,起身關懷,甚至有所行動。

 談到在政大厭世陣線專頁上印象最深刻的一篇貼文,木柵林先生覺得某位小編發表的社會學理論貼文非常寫實貼切,「很多人都要到大四的時候,才發現自己喜歡很久的東西根本找不到工作。就像我應該去上一堂中級會計,而不是因為覺得很好玩去上哲學系的哲學概論。」他苦笑著說。

 

記者/胡宇鈞、陳彩新、莊潔心、張秦敏

攝影/薛惟中、林曉榆

編輯/陳力瑋、溫文彤

(本文刊於《政大學聲》第19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