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2月3日,第687次行政會議上,廢除「高標準分數擋修制度」,讓雙主修、輔系的同學,不受基本科目分數門檻的限制,與本系學生享有平等待遇。而同時,政大也通過「雙主修擇一畢業」,意即在本系修讀到輔系的門檻,並修滿128個應修學分,就能夠以雙主修的科系畢業。
推動廢除高標準的其中一個主要目的,來自此制度對雙輔系學生的差別待遇。在原本的高標準擋修制度下,許多雙輔系的同學即使已修過該系要求的基本科目,卻因最終分數未達系所標準,而須再次修習同樣課程。並且,高標準擋修只適用於雙輔系的同學,本系同學則未有此限制。
雙主修日文系、輔修外交系的傳院二陳明瑄表示:「我個人認為基礎科目是最核心的課程,也是最需要學好的科目。」她提出,擋修制度使基礎科目時常必須承載大量的學生,導致修課品質下降,此政策有望改善問題。輔修法律系的傳院二黃詩涵則認為,廢除高標準的分數規定,「確實能大幅減少考試壓力」。
在先前的雙主修、輔系規定中,學生本來就能以雙主修的科系畢業,但必須等到大七才能提出申請。而此次舊制的修訂,便是希望讓學生在四年內畢業的同時,也可以達到跨域學習的成果。現在,具雙主修資格的同學在修畢雙主修科系所需的學分後,便能直接以該系學士學位的身份畢業。
然而,這項新制仍有額外的限制。推動雙主修擇一畢業的研學會總幹事張維倫說明,為了減少部份系所僅被學生視為跳板的情況發生,目前校方仍規定學生需修達原系所輔系資格的學分,才能適用擇一畢業的規定。
現行政策修訂了許多雙輔系漏洞,不過,「更多間的教室、老師、講義、備課,甚至是助教的申請,都需要被考量。」張維倫提醒,是否能維持原本的授課品質及教師量能,仍需後續的追蹤與配套,才能相對完善地處理。教務處長賴宗裕則表示,學校正透過教師員額政策的修訂,以不增加教師⼈事經費為原則,將實際離退教師員額總數,依專業學習的⽣師比、多元學習指標等因素進⾏配置,並依此提供各學系相應的教學資源來因應。
在大學體制下,整體改革雖已有明確方向,但改革的實施仍需各院系配合。因此,此次改革在個別系所的調整上,仍有許多未竟之處。例如會計系、資管系除了有成績、排名限制,也需先修畢大量的前置課程,才能申請雙輔。相較之下,文學院各系的雙輔門檻,便刪去了申請名額限制,而歷史系更不再把系排名作為申請的門檻。
學生會長黃承瀚建議,增採「事後承認制」,意即自動核可雙輔學位給沒有在事前申請雙輔系,但修習學分數已達到雙輔要求的同學,盼能更有效率地運用修課資源。而他也額外補充:「在過去申請到雙輔系的同學,是否溯及既往是由他們院系自己決定。」但在未來(110年起),確定不會再受到高標準擋修規定的限制。
記者/程心、葉晉嘉、郭宇璇 台北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