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宿」苦誰人知——老舊宿舍眉角多 環境、設備影響住宿心理

 你是否也曾對宿舍鐵製寢具鏽蝕,或是潮溼導致的壁癌而感到困擾?山上及莊外宿舍老舊,諸多住宿生在《學聲宿舍經驗調查》問卷中抱怨連連,占地狹小的自強和莊外宿舍,加上空間擁擠,物理環境與心理條件都讓學生們感到不舒適。雖然過去興建宿舍時,建築法規僅要求結構穩定,但現今學生的生活品質和需求也應積極考量。 

 

住宿生揮之不去的困擾 濕氣嚴重恐影響建安

住宿不滿聲浪來襲 「潮溼問題」首當其衝

 「一打開房門,我就會聞到一股霉味。」來自馬來西亞的黃雪瀅遠赴台灣讀書,卻遇到非常不愉快的住宿經驗。「莊九已經潮溼到一週就要換一次克潮靈,而且還沒什麼效果。」她更抱怨滑鼠墊還因此發霉,對宿舍潮溼程度頗有微詞。

 如下頁所示,第28期《政大學聲》宿舍經驗與設備不足處調查問卷至截止前,共蒐集了349份學生老舊舍區住宿經驗樣本,樣本中涵納許多住宿生對宿舍的抱怨與建議。349份住宿經驗樣本中,有74%的樣本一致指出,「宿舍過於潮溼」是影響住宿生活經驗的一大因素。

 環境潮溼也使會計二許駿鋒非常困擾,居住自六舍的他表示,桌子後方的牆壁上,出現一片壁癌。雖然對生活的影響程度不大,但他仍會由於為避免觸碰壁癌,導致生活空間受限。東南二邱禹淮則不滿地抱怨,他鐵床旁的牆壁有半面都是壁癌,而且範圍很寬,從他的頭到腳都有,令他不勝其擾,「一背對牆壁就會沾到壁癌,覺得觀感很不好。」宿舍反潮問題頻繁,造成發霉、壁癌等問題,恐有害健康,也讓學生對宿舍產生負面觀感。

 事實上,由於政大位處於山區,天氣潮溼多雨,宿舍滲水問題頻傳,嚴重者不僅影響學生生活品質,更可能引發反潮、白華等壁癌問題層出,且當反潮、白華等壁癌問題發生在樑柱時,甚至恐影響建物結構安全。

 大眾所熟知的「壁癌」,事實上只是廣義的建築環境潮溼問題,其下可再細分為:滲水、反潮,白華(牆壁油漆脫落產生白色碎屑),三者屬於不同程度的壁癌問題。

 「基本上,只有當白華發生在樑柱時,才容易影響結構安全,在牆壁上的就是醜、影響美觀。」建築師游仁君如此解釋,他也提到,即使壁癌不危害住宿安全,也可能會影響學生心理健康,降低生活品質。

 游仁君指出,未做好防潮防水措施的情況下,若雨水經由天台和外牆滲入牆面,容易導致屋內牆壁發生反潮(造成油漆剝落),且當滲入的水份過多,可能將碳酸鈣帶出牆面,乾燥後便會形成白色結晶,附著於牆面、頂板,即為「白華」,經手一觸碰,可見明顯的白色粉末脫落。

白華問題如臨大敵 防水工程當優先處理

 本次專題特別邀請,於勤益科大景觀系擔任講師的建築師游仁君,走訪部分校內宿舍,針對自強五到九舍以及莊外宿舍,進行初步的建物安全審查。游仁君表示,除了幾個重點區域外,宿舍寢室內外和公共空間,雖然出現不少反潮、白華現象,但大致不影響結構安全。

 游仁君走訪自強九舍四樓時特別指出,頂板(屋頂)上可見大量白華結晶,及屋頂發霉、漏水等跡象,他對此重申:「頂板的漏水,也是會造成結構安全受影響的潛在因素。」

 「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,水也會找到它的出路。」游仁君半開玩笑地解釋,通常滲水來源多集中於同一處,白華會沿著牆面的裂縫,慢慢沾染覆蓋到其他地方,只要水源不被斷絕,白華就會不斷產生。因此,他建議校方可以增設屋頂及外牆防水層,延長建築壽命,並提醒:「自九屋頂防水層可能要優先考慮進行。」

 事實上,自強九舍過去的確曾因屋頂漏水,發生過天花板塌陷事件。據《政大之聲》2017年11月8日報導,時任住宿組對此解釋,坍塌主因出於其礦棉材質天花板容易吸水,膨脹過重導致塌陷。報導中也提及,多名學生反應,學校處理方式為「漏一間補一間」,並未進行整體翻修,安全仍有疑慮。

 距自強九舍天花板坍塌案已經過四學期,總務處營繕組長林慶泓對此回應,自強九舍屋頂防水工程已在今年6月開標、預計將於今年7月進行,並預計在新學期開學前完工,「這次就是要針對屋頂漏水問題做全面性的更新。」

 除自強九舍四樓寢室天花板外,游仁君也點出九舍通往安九食堂樓梯處,此處上方樑柱出現大片白華。游仁君解釋,嚴重可能腐蝕鋼筋,降低結構物的耐久性,但目測現情形較輕微,實際狀況仍需校方進行更詳細的檢查。

 針對其他隨處可見的白華,游仁君提到,這些白華主要仍多位於牆壁,或出現在連接兩棟宿舍的伸縮縫周圍,如自強五六舍,因相連處需保留空隙,故產生積水,雖兩者不危害建築結構安全,但仍會影響美觀及學生生活品質。

 「定期清除白華,並且重新粉刷牆壁。」游仁君建議校方,若經費允許,可以在完成外牆防水工程後,於內牆塗一層防壁癌塗料,能更有效避免白華問題。

 學務處住宿組長古素幸則對此回應,校方近年也正陸續規劃與進行宿舍全面油漆工程,如103、104學年度,莊敬九舍與自強九舍已分別花費四、五百萬元進行全棟油漆工程,可兼具美化效果與功能性,「油漆雖然是美觀,但一樣可以讓建物維持使用狀況。」

風雨飄搖幾十餘年  「環境老舊、擁擠」影響住宿心理

宿舍老舊成考驗 牆壁、頂板裂痕頻現

 在第28期《政大學聲》宿舍經驗與設備不足處調查問卷中,許多住宿生也反應學校宿舍因老舊浮現諸多問題,如:「宿舍整體太老舊,空間過於窄小。」、「覺得應該要整修了,過度老舊。」、「浴室廁所等硬體設備老舊、髒亂且多年未整修……,門與紗窗門都非常老舊,每次進出寢室都發出極大聲響。」

 宿舍設備老舊不僅妨礙美觀,也與建物安全息息相關。事實上,2011年莊敬外舍曾於半年內,發生兩起水泥天花板坍塌意外。林慶泓對此解釋,事發後請技師檢測,「(坍塌)主因就是建物太老舊了。」古素幸也回應,學校宿舍老舊問題確實存在,且住宿組會優先從屋齡最高的建物優先進行大規模翻修。

 以落成屋齡而言,莊敬三舍落成迄今50年,為政大現存屋齡最高的宿舍,其次則為莊敬二舍、莊敬一舍。針對這些舍區,學校陸續於98與101年進行大型整修。此外,除莊敬九舍、自強九舍與十舍,其餘政大所有學生宿舍,屋齡皆超過30年。(可詳見附表「宿舍資訊及近年整建工程」)

 針對政大宿舍屋齡普遍偏高的現象,林慶泓說明,學校建築物的使用年限均為五十年。屋齡逾五十年的建物,校方會先請技師評估整體樑柱與結構狀況,判斷是否適合繼續使用,再決定拆除與否。

 儘管屋齡並非檢視建物狀況的唯一標準,然宿舍建置至今幾十餘年的歲月中,牆壁、頂板不乏出現許多裂痕與斑駁問題。游仁君對此解釋,台灣位於地震帶上,老舊建築牆壁出現裂痕屬正常現象,且依照當時建物安全標準,宿舍只要樑柱上沒有45度角裂縫,即符合規定。

 隨著年代更迭,建築法規愈來愈嚴格,但游仁君表示:「用現在的法律去要求過去建築物其實不合理。」現行宿舍符合當時建物安全標準,並未發現有直接影響結構穩定性的樑柱裂縫,然校方仍需定期檢查,並更換硬體設備,保障學生住宿品質。

寢具鏽蝕成問題 高耗損設備應定期更換

 除潮溼問題外,349份問卷樣本中也有高達74%指出,「鐵製寢具鏽蝕」也是影響住宿生活的另一大主因,事實上,政大年代久遠而未經大幅翻修的宿舍,如莊敬外舍及自強五到九舍,都是搭配鐵製寢具。然而,隨著使用時間拉長,鐵床生鏽的案例層出不窮。

 「我的鐵床欄杆都是生鏽的,每次爬上去時都要先站在椅子上,才不會接觸到鏽斑。」居住於自強九舍的社會一陳欣汝解釋,為了避免觸及鐵鏽,上床前都得經歷一番波折。她認為,木製寢具是宿舍的必要條件,但自九卻是鐵床鐵椅,「入學前看到學校網頁的莊一圖片,都是木製寢具,沒想到自九卻沒有。」讓她頗失望。

 傳院一詹蕎也提到,自己在自強九舍寢室的鐵床欄杆有鏽蝕問題,為此自己便索性以軟墊包住生鏽處,既不會讓皮膚接觸到鏽蝕,又有止滑效果。「如果說宿舍要改進的地方,那就是要換寢具,」詹蕎語氣堅定、又帶些無奈地說,「上面有生鏽痕跡,而且感覺寢具已經被使用很長一段時間。」

 黃雪瀅也分享道,她冬天睡覺時習慣使用暖被,但意想不到的是,暖被一碰到鐵床欄杆上的鐵鏽,就會馬上變成黃色,讓她覺得寢具生鏽情況頗為氾濫。

 儘管宿舍寢具鏽蝕問題看似普遍,且造成住宿生困擾,但鐵製寢具的使用,實際上需追溯回早年各大專院校興建宿舍時,普遍採用鋼製或鐵製寢具,以替代與牆相連的水泥床。古素幸對此坦言:「當時的趨勢為什麼喜歡用這個?就跟辦公桌一樣,因為耐用啊。」

 古素幸提到,而近年各大專院校新落成的宿舍,則多採用木製寢具,「因此政大新落成或翻修的舍區,如莊敬一舍、自強十舍,也都會選用木製家具。」至於現存舍區的鐵製寢具是否會規劃更換?古素幸則解釋,莊外宿舍由於位處捷運環狀線預計通過的路線上,將在110年拆除,因此並無採購新寢具的計畫;而自強宿舍則預計在新宿舍指南山莊落成後,進行全面性整修,「我們會縮減每間居住人數,家具也會重新買,就不會再用鋼製寢具了。」

 除鐵製寢具外,游仁君提及,考量學生的住宿安全及生活品質,即使建築物未滿使用年限,內部設施仍會因年久未更替而造成毀損,因此應定期更換,「門窗、寢具等消耗性物品頂多撐20年,至於防水層大概每隔10年就需要重新加裝。」

自五至八舍人均空間僅1.134坪 「過於擁擠」恐壓迫生活品質

 「雖然一個宿舍房間的面積採光量是夠的,如光線明亮且通風良好,但要分享給四個人就顯得不足。」游仁君環顧自強七舍的寢室後對此說明,即使宿舍的物理環境符合正常建築規範,但學生的心理需求仍不一定能被滿足。

 占地狹小,擁擠的空間造成人均資源稀少,加上設備和建築外觀看似老舊,皆導致學生心理上感到不舒適。許駿鋒抱怨道:「感覺學校在2人房內塞了4個人,像被關在4人監獄。」他進一步補充,睡下鋪時,因為上鋪同學的體型較壯,總會被他爬上床的聲響吵醒。雖然醒來後會繼續睡著、不至於因此失眠,但許駿鋒認為,宿舍狹小的空間配置已影響到他的生活。

 此外,宿舍空間狹小也讓學生連生活用具都放不下。黃雪瀅即提及,莊六的寢室空間狹窄,衣櫃放不進所有衣服,行李箱也沒有地方可以放置,對她造成很大的困擾。由此可見,寢室人均空間不足的問題,不只對學生產生心理上的壓迫,也讓他們連基本的起居必備品都無處放置。

 不過,也有同學對宿舍空間抱持正面的想法。財管四陳昱凱即表示,雖然住學校宿舍需要與室友平分屋內空間,但也能享有交誼廳等公共空間,「自己享受到的空間跟外面租屋處比起來還是算大,價格又便宜許多。」

 古素幸回應時則坦言,學校最初想先解決數量的問題,讓更多學生能使用宿舍,才因此忽略了居住品質,「民國七十幾年在蓋宿舍時,就是先衝『量』,當時不覺得『質』是重要的。」

 而隨著宿舍陸續落成後,近年住宿組已開始將住宿舒適度納入考量,因此預計在指南山莊宿舍落成後,長年遭詬病空間狹隘的自強新生舍區,也可能朝縮減寢室人數的方向做整建,將四人房改為三人或兩人房,以改善學生的住宿品質。

 

法規非唯一審視標準 校方仍需肩負檢修責任

 從《學聲》的問卷中,可得知宿舍設備年久或環境影響建物的狀況,引發學生諸多不滿,特別是潮溼環境下,宿舍牆壁上清晰可見的大片白華、反潮。

 綜觀宿舍現況,從與建築師走訪的過程中,發現部分區域不停會有碎屑脫落外,連帶使學生的生活品質受到影響,自九四樓的住宿生甚至需要承擔屋頂會不會坍塌的風險。有鑑於學生住宿安全,所幸,校方今年也計畫加裝自九屋頂防水層,也將油漆粉刷工程提上日程。

 事實上,隨著年代更迭,宿舍興建的建築法規至今也有所改變,過去對於建物要求僅達結構穩固即可;而今日隨著安全意識提高,建物要求漸長,由新法去審視老舊宿舍,難免有其限制。

 法規並非唯一審視宿舍現況的標準,更重要的是,校方仍應持續積極檢查、修繕或整建宿舍,並盡力服膺現行制度。此外,校方也需隨著不同時代重新考量、檢視學生住宿需求,將住宿舒適度納入考量,肩負起維護及改善責任。

 

記者/李宜恬、林亭、許靜之、徐湘芸

編輯/周慈萱、林昱辰

攝影/江張源、陳雅婷

(本文刊於《政大學聲》第28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