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

一心向虔 摘下穆斯林標籤:我是我,獨一無二(上)

 政府新南向政策施行至今,來台交換的外籍生愈來愈多,其中也不乏信奉伊斯蘭教的學生,然而,政大的穆斯林在哪裡?他們隱身在人群間,或披著頭巾在校園穿梭。揭開穆斯林的面紗,與社會過往對伊斯蘭教的刻板印象,或

隱而未明的我 有些話,新住民子女想說

有些人生長在跨文化家庭之中,卻不像是「混血兒」能被一眼認出其家庭背景,因為社會氛圍、家人同儕態度,有人會選擇隱瞞部分家庭生活,有人則能自在與人分享。他們是新住民子女,平時隱身在多國文化蓬勃的大學校園,

讓性別的高牆倒下 平權路上,我們都不是局外人

 平權公投失利的同時,回頭檢視看似性平意識高漲的政大,是否也有難以解決的性別平等困境?所謂「同志」, 是不是又容易流於另一種主流暴力?真正的平權,該回歸什麼樣子,才真正是包容不同個體?《學聲》帶你一探

潔錄──當他們不再只是清潔工

掃把、拖把、吹葉器……,靜靜地傾倒在校園一角。遠方走來踽踽身形,用一雙滿是厚繭的手將它們拾起,往掃區前行。散亂一地的廚餘、隨意拋棄的塑膠杯,在他們的勞動下消失無蹤。只是,那雙手究竟屬於誰?我們未曾留意

是你的、是我的 樂活小舖

   你知道位於麥側的男士理髮部已經開業於政大超過四十年了嗎?且員生消費合作社以前其實位在樂活小舖,而集英樓一樓曾經是生意極佳的牛排店!政大在指南山下一甲子的歲月,由樂活小舖的店家們共同見證,究竟樂活

生活在他方——都市原住民的尋根之路

 「我害怕穿那樣的族服,因為我不知道他為什麼要長這樣,要怎麼穿,有什麼樣的故事。對我來說,他沒有文化的重量,我不要穿那樣的族服。」來自泰雅族的黃昱正站在台上,訴說著自身與族服的故事。族服,不只是一件普

多元性別在政大

 105年下半年,當同性婚姻法案在院會鬧得沸沸揚揚時,校園內也開始討論關於性別的議題。但當談起同志族群時,LGBTIQA所代表的是什麼?而在政大,同志族群究竟在哪裡?政大校園內的性別友善程度,又是否足

政在收看他們的頻道

 以下由下列稱呼表示:陳孜昊(稱為HOWHOW)、王彥之(稱為小熱唱)、張佑僑(稱為易開罐)、黃大謙(稱為黃大謙)、劉昱廷(稱為Tiffany)、政大學聲(稱為學聲)。 影片靈魂:拍片題材 學聲:如果

當南風吹起——東南亞語學習熱在政大

 隨著新移民社會來臨,目前台灣已有超過60萬以上的新住民,相當於在每40個人中就有一位新住民。新移民不論是因為工作、婚姻,或是學習而來台,他們的原鄉文化與生命經驗,都將乘著一股由東南亞社會文化形成的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