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33期《學聲》的封面故事採用徵稿形式,蒐集四個政大學生的故事,細說他們在這焦慮的時代,如何排解與療傷,分享他們在政大的秘密基地。政大ETP推行數年,於各院系的推展落差極大,體制不完善、內容與需求不符等情形,遲未解決。這張國際化的美好藍圖,究竟該如何解決?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,是熱血激進的社運人士,也是親切幽默的教師,他的故事將在33期《學聲》一覽無遺。
33期《學聲》的封面故事採用徵稿形式,蒐集四個政大學生的故事,細說他們在這焦慮的時代,如何排解與療傷,分享他們在政大的秘密基地。政大ETP推行數年,於各院系的推展落差極大,體制不完善、內容與需求不符等情形,遲未解決。這張國際化的美好藍圖,究竟該如何解決?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,是熱血激進的社運人士,也是親切幽默的教師,他的故事將在33期《學聲》一覽無遺。
在過去,擁有英語能力是求職時的保證,抑或成為具備國際觀的象徵。在國際密切交流的時代,校園對於「國際化」的理想和追求更為
他是憤怒且激進的抗爭者,也是幽默且和藹的教授。他是台灣農村陣線創辦人、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、政大第三部門研究中心主任⋯